常见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

2023-12-05
来源: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影响逐渐加剧,迫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更好的预防灾害、降低风险,并在面对灾害做出有效的自救与应对。


了解常见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崩塌: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

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以上灾害类型常常交织发生,且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挑战。


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可能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通常涵盖了多个方面:


1、人员伤亡和健康影响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包括直接的生命威胁和由于灾后环境、疾病传播等引起的健康问题。这对受灾地区的医疗系统和卫生基础设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财产损失和经济影响

自然灾害通常造成大规模的财产破坏,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农田和工厂等。这对受灾地区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可能导致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3、社会基础设施瘫痪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能导致电力中断、交通系统崩溃、通信中断等,造成社会基础设施的瘫痪,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面对地质灾害的应对方法


1.连续暴雨时及暴雨过后,地质灾害地区削坡建房户要高度注意,严格落实“不住上堂住下堂,不住一楼住二楼”策略,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2.发生地质灾害时,首要保障人身安全,迅速环顾四周,并向较为平坦的安全地段转移;

3.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

4.来不及逃离时,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要注意保护头部;

5.逃离受灾区后,及时呼救并上报相关部门,为未逃离人员争取抢险、救灾时间。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运用卫星定位、无人机、超声波等多种技术手段,依托自主搭建的物联网平台,实时对区域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多项参数进行监测,对存在的位移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对科学防灾减灾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1、山体滑坡、不稳定边坡监测

根据滑坡形成条件、发生类型、诱发因素等,在易滑坡区域安装雨量计、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内部形变计、GNSS地表位移计等监测设备。对作为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降雨量进行实时监测,以降雨量为基础,实时分析降雨量与土壤含水率、内部位移、地表位移等监测设备的变化关系,对滑坡发生的影响关系进行预警。



2、山体崩塌、裂缝监测

根据崩塌的形成条件、发生类型、诱发因素等,在易发生崩塌区域安装雨量计、崩塌监测仪、裂缝计、视频等监测设备,对作为崩塌主要诱发因素的降雨量、岩体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以降雨量、位移量为基础,实时分析降雨量、位移量、振幅、加速等关键监测数据的关联关系,对崩塌发生的影响关系进行预警。



3、泥石流、河道水位监测

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类型、诱发因素等,在泥石流区域安装雨量计、土壤含水率传感器、超声波泥位计等监测设备,对作为泥石流主要诱发因素的降雨量进行实时监测,以降雨量为基础,实时分析降雨量与泥石流物源上段、中段、下段泥位的动态变化,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关系进行预警。



4、地面沉降监测

综合塌陷地区InSAR数据经预处理后生成的高程数据、机载雷达数据经预处理生成的高程数据、自动化监测数据、人工测绘数据、GNSS自动化监测等多维度数据,对地面沉降发育程度进行分析。


5、⽆⼈机倾斜摄影

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表、地貌的空间与影像数据,建设地质灾害隐患点三维空间模型数据库,直观展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情况,为地质灾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分析与辅助决策数据依据。




阅读3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